我在《地狱之刃:苏纽尔的献祭》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

《地狱之刃:苏纽尔的献祭》是笔者今年玩的最有意义的游戏。

下有大量剧透,阅读请注意。

苏纽尔直直地看着被雾笼罩的前方,而你也来到了河流的深处,只能转动镜头勉强看到身边的景象。最终你登上了海姆冥界的堤岸,片头字幕和沙地上的尸体也逐渐消失。踏上陆地的你将船推到了一边,开始准备接下来的旅途。“你不必这么做,”一个声音说,“你依然还能回头。”

苏纽尔的使命并不是勇战恶魔的英雄传说,也不是拯救世界的荣耀故事,而是一趟关于自我接纳、悲痛和愧疚的私人旅程。她来海姆冥界是要找寻让爱人迪利恩起死回生的方法。苏纽尔将他的头颅被放在背包之中,在剧情和心理两方面提醒苏纽尔自己犯下的过错。她认为自己要为他的死负责,而且要为此苦修。

这是一趟关于自我接纳、悲痛和愧疚的私人旅程。

苏纽尔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,会因此游离现实世界之外,进入混乱的心理状态。她周围的景象反映了她的自我认识:让周围的人备受诅咒的瘟疫;她的父亲虐待她,她目前的幻象则暗示她被社会抛弃,处境危险;发现所有lorestone后解锁的秘密结局则显示她的心灵导师一直在对她撒谎。

Senua.
一个深沉的角色。

《苏纽尔的献祭》对你并不友好,事实上游戏简约而不友好的机制就是想让你无比挣扎。游戏的音效以及苏纽尔脑内的声音会一直伴随着玩家的旅程,在你和周围世界互动的时候絮絮叨叨,让你犹豫不决。

那是什么?一扇门。它通向哪里?她应该推开门么?推吧!别推!她在做什么?她在推门?停下,别推!她为什么要推门呢?她推开了。她做到了。

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设计,让你沉浸在诡谲而犹疑的气氛当中,这对笔者以及其他很多人来说是一场情绪的宣泄。《苏纽尔的献祭》反映了笔者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焦虑。笔者十几岁的时候就感觉很焦虑了,笔者感觉自己不如同龄人,总是把他人放在首位,成了一个无私却不爱自己的人。

笔者十几岁的时候就感觉很焦虑了。

多年的被霸凌——最坏的一次是朋友在笔者制作的视频下面评论,有使用其他学生名字的匿名账号发出了死亡威胁——让笔者害怕被嘲笑,快到20岁的时候已经有人群恐惧症的先兆了。笔者听从内心深处的那些声音,待在家里,不参加聚会,不和朋友玩耍。笔者错过了各种约会和生日聚会,有时也会不去上学。“没人喜欢你,”一个声音说道。“他们邀请你只是想羞辱你,”另外一个声音说。

在高中毕业后、大学开始前的几个月里,笔者远离了一些高中朋友,朋友圈因此缩水了。笔者不再出去和人交流,而是成天在家里看电视。笔者会一觉睡到下午,身心俱疲,然后继续熬到第二天的清晨,最终再一次崩溃。笔者一个月里都非常抑郁。之后笔者第一次玩到了最爱的游戏之一——《女神异闻录4(Persona 4)》,笔者喜欢上了游戏的社交时间管理机制和角色形象,因此能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问题了,不过脑海中的声音一直存在。

Senua stands in front of a burning tree strung up with bodies.
这个地方你不会想久留

苏纽尔的旅途经历了火、幻象、夜袭猛兽以及赤红天空+血河的各种试炼,不过让笔者惊恐的是她头脑里的声音,他们的话语、语气和态度笔者都太熟悉了。也正因如此,游戏的结局是笔者经历过的最舒畅的体验之一。在和迪利恩的灵魂团聚后,苏纽尔接受了无法复活他的事实,于是将他的头颅扔到了海中。如此之后,那些声音逐渐褪去,只有一个声音留了下来,静静地告诉她黑暗仍在,但是已经大为不同了。

苏纽尔是世界各地的、深受心理疾病困扰的玩家的象征。

正如笔者所遭遇的那样,这些内心想法只会让苏纽尔陷入爱人的死而无法自拔。当她彻彻底底地同令她心碎、脆弱的过去告别后,她之前面临的扭曲现实也恢复正常了。最后的镜头是苏纽尔昂扬地行走阳光绮丽的过道上,这和之前的荒凉暴力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。海姆冥界告诉我们虽然你不能彻底消灭心理疾病,但可以通过强健自己的内心来进行控制。笔者已经告别了抑郁/社交焦虑的阶段,不需要再摆脱内心的杂音了,但这其中的挣扎和奋斗是很有价值的。

《苏纽尔的献祭》的意义不只在于表面,苏纽尔是世界各地的、深受心理疾病困扰的玩家的象征。她的旅程昭示了笔者和其他人完全可以克服我们内心的焦虑、抑郁、愧疚、悲痛和自我怀疑,过上更健康、自由的生活。

他在做什么?他能做到。不,他不能。他做不到。他做到了。

如需转载,请联系IGN中国 编辑部。

文章提及

地狱之刃:苏纽尔的献祭

Ninja Theory | 2017年8月8日
  • 平台/主題
  • PC
  • PS4
  • XboxOne